——2016年2月17日在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
各位代表:
受区人民政府委托,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(草案)的报告提请解放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。
一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2015年是“十二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全区上下围绕“四区联建、转型攻坚、创新争先、全面提升”的总体思路和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,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和挑战,攻坚克难,着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,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态势。
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,截至2015年底,区本级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.45亿元,同比增长15.48%;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.717亿元,同比增长10.6 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.5亿元,同比增长18.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.31亿元,同比增长12.3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179元,同比增长7%。
“四区联建”架构不断完善。特色商业区,根据我区实际,对特色商业区范围进行了重新规划调整,新增了“一街一园”的商业业态。开工了和诚外滩商业广场、锦江精品酒店、文博城(焦作闲街)等一批商业项目,特色商业区档次进一步提升。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,依托北部浅山开发,主动与福建意邦、闽翔游乐对接,不断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开发力度。影视城综合改造工程正积极推进;影视湖项目顺利开工建设;龙寺水库项目正在积极运作。健康产业园区(原解放工业园区),新河源头治理和大沙河园区段建设合计1678亩土地征收工作顺利完成。中业路、正阳路、勤业路、崇德路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。新型城市社区,总体规划已通过省住建厅评审,田涧村、老牛河村、上白作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方案已上报市联席会研究确定,部分社区控规获得批准;南水北调7个安置小区70万平方米安置房已建成投用,还有6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。
重点项目有序推进。全力实施“4831”项目推进计划,82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2.7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.2%。4个全市十大建设10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40亿元,全年完成投资15.6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0.17%。3个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.19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5%。焦作万达广场项目正式开工;锦江精品酒店项目建至地上二层;牧野路拓宽改造工程一、二标段正在铺设路面;火车站南广场项目拆迁全面完成并已开工建设,关乎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。
改革开放深入推进。持续开展大招商、招大商活动,先后参加上海、武汉、深圳、北京等地开展的重大招商活动,组织开展小分队外出招商20余次,先后与万达集团、上海新城控股、山东银座、杭州颐高等90多家投资企业进行对接洽谈,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40个,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1亿元,增长11.5%。
城市建设扎实推进。主动融入全市“十大建设”,严格按照时间节点,明确分工,加快进度,涉及我区的重点水系、南水北调工程、郑焦城际铁路、保障性住房等均取得阶段性成效。全力开展“清水利剑”和“蓝天雷霆”专项行动,城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加快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设,完成1860亩北山造林绿化任务。扎实开展“双违”整治、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、影视大道两侧环境治理和“一赛一节”期间市容市貌管理等重点工作。切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,胜利街、棉一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开展。继续抓好城区道路维修改造,完成了政二街大修、春黄线和通宁路改建、青年路路灯照明工程和5条背街小巷整治等工作。“美丽楼院”建设成绩突出,2014年创建的68个三星级以上楼院得到了持续巩固提升,2015年187个任务楼院中,有64个被评为三星级楼院。
民生事业长足发展。全面完成年初向全区人民承诺的十项民生工程,共实施民生项目10大项、27小项。顺利完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实验任务,再次荣获“第二批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”称号,楼院治理“334”模式、“四项基础制度”建设等创新经验得到国家民政部充分肯定。完成3所中小学校改造工作,丰泽园小学建成投用,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顺利通过国家、省督导组的评估验收,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,中招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获得省文化厅中期评估通过。科技科普工作再创佳绩,再次荣获“全国科普示范区”称号。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顺利通过河南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。全面贯彻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坚持创业带动就业,新增城镇就业5689人。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,继续保持“省双拥模范区”称号。扎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扩面、低保提标、大病救助和残疾人保障工作,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,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完善。“三查三保”活动扎实开展,强化安全生产、食品安全、消防安全等工作,落实重点信访案件责任制,全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。
2015年,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在发展过程中,仍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,主要表现在,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。各类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,主要行业特别是建筑房地产业、餐饮住宿业等税收下滑明显,房地产存量较大,市场交易疲软。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。工业转型升级缓慢,房地产、建筑业等一次性税收比重过大,新兴行业还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三是项目运作难度不断加大。新建项目开工率不高,重大项目运作周期过长,落地难、落地慢,土地、规划等要素制约和拆迁难、融资难等问题依然突出。
二、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、主要目标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时期的开局之年,做好2016年的工作,对于全面贯彻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,实现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,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。
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: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,抢抓河南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,按照市委“凝心聚力、转型攻坚、争创一流、绿色发展”的总体要求和区委“四区联建、转型攻坚、创新争先、全面提升”的总体部署,突出商贸强区战略,着力提高城市承载力、辐射力、带动力、竞争力,提升城市质量和品位,引领中心城区发展,努力建设实力解放、活力解放、绿色解放、美丽解放、和谐解放,奋力走在全省城区前列。
按照以上指导思想,初步确定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:
1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.5%左右;
2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%左右;
3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%;
4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%;
5、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增长10%以上;
6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.5%;
7、单位GDP能耗完成市定目标;
8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00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1%以内;
9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.5‰以内。
三、2016年的主要任务
(一)着力深化“四区联建”工程,全面构建发展平台
特色商业区,围绕产业规划布局和“一街一园”产业定位,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,核心商业区和南部商业副中心协调发展,基础设施改造和品位形象提升同步推进。在核心商业中心区域,大力挖掘商业发展潜力,鼓励引导三维商业广场、百货大楼等商贸旗舰企业差异化经营、集群化发展,实现特色互补、良性互动。在核心商业副中心区域,大力扶持焦作万达广场、王府井百货、和诚外滩商业街、文博城及周边商圈发展壮大,更加注重引进知名商业品牌,加快南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,提高吸引力、竞争力、带动力。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,以我市创建国家知名旅游城和国家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契机,整合旅游资源,挖掘发展潜力,加快北部浅山区域开发,积极争取空间拓展和布局调整,尽快完善影视城综合改造项目规划方案,加快各项手续办理。加大影视城周边和影视大道两侧地块招商力度,积极引进大型文化旅游项目,大力发展新兴旅游服务业,促进商业、文化、旅游、休闲功能相互融合,着力突出娱乐旅游品牌,打造城市娱乐旅游新亮点。健康产业园区,借助国家和省、市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养老示范园区的机遇,尽快调整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发展定位,全力打造南部健康产业园区,与北部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遥相呼应,互为弥补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、养老健康业、养生服务业、休闲旅游业等“朝阳产业”,积极引进和发展以“医、养、食、药、学、住、游”为主的大健康产业,把健康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。新型城市社区,按照“因村制宜、稳步实施、整体推进、示范带动”和“群众利益最大化”的原则,全面加快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步伐,尽快开工建设田涧社区、老牛河社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。
(二)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,推动全区经济发展
全力推进“34811”项目推进计划。即按照全市重点项目三个百分之百要求,以“四区”为平台,通过抓好82个重点建设项目和10个重大结构调整项目,实现年度100亿元以上投资目标。一是全力服务好省市重点项目。焦作万达广场项目年底前主体完工;起重厂城市综合体项目年底前安置小区主体封顶,商业部分开工建设;锦江精品酒店年底前完工;焦作市妇女儿童综合病房楼年底前主体封顶;牧野路拓宽改造工程年底前林园路以北建成通车;解放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年底前主体建至5层。二是着力推动区重点项目建设。2016年初步安排1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82个,总投资368.22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107.21亿元。要通过全方位服务,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环境,力争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。三是大力推进全市十大建设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。2016年要加大对和诚外滩商业中心、西城家园商业广场、焦作万达广场、火车站南广场区域开发等4个10亿元以上项目服务力度,确保圆满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。四是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分包、督导和月考核制度,形成全区上下抓项目、上项目的良好氛围。五是加大向上资金争取力度。要围绕国家资金投向,谋划包装项目,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资金扶持。2016年要力争在棚户区改造、PPP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方面取得突破。
(三)着力开展招商引资,加大对外开放力度
围绕“四区”、“十大地块”和企业搬迁地块,加大对海西、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;加强与上海新城控股、大润发、步步高等重点投资商的联系,紧盯中州机械厂区域开发、物资城综合开发、和平街市场改造、焦作电厂地块开发等重点意向项目,强化服务,积极协调土地、规划等前期手续,争取项目早日落地;加大对火车站南广场区域、南水北调控规区综合开发、牧野路两侧、影视大道两侧等重点开发区域和地块的包装推介力度。
(四)着力抓好重点产业,不断提高综合实力
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工业、科技工业。鼓励华科液压、华飞电子、金博电缆等企业与大中专院校、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智能产品,力争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突破。深入开展产销、银企、用工、产学研四项对接,帮助企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、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训,同时充分利用好市政府应急转贷平台资金、市科技支行以及银企洽谈会等,帮助企业搭建融资平台,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。二是统筹发展多种特色文化产业。以焦作黄河影视城为核心,立足英福公司、中原公司等遗迹和焦作老火车站、焦作路矿学堂等历史留存建筑,以绞胎瓷、麦秸画、澄泥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为抓手,以影视城、文博城、闫河生态文化园等为平台大力发展多元文化产业,逐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。三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。推广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,促进传统商贸与“互联网+”的深度融合。着力打造京水岸电子商务示范街,加快世纪育林、食乐淘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引进。整合我市中小跨境贸易工作资源,打造一个高标准、现代化,具备示范带动作用的跨境商贸电子商务产业园区。
(五)着力抓好城市管理,提高城市承载力
围绕“生态宜居”要求,以“四区联建”为抓手,加快我区城市建设,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积极实施棉一、胜利街等棚户区改造项目,力争年内全面开工,重点跟进平光西院棚户区改造项目,确保年内完成101套安置房任务。实施政一街(映湖路-龙源路)道路维修、群英河东于村桥梁维修等工程。加强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,推进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,完成造林绿化2000亩,确保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。全力以赴做好“十大建设”中涉及我区的大沙河、新河、影视湖、龙寺水库、人民路渠等各项工作,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全面完成任务。大力实施“蓝天”“碧水”工程,积极配合“气化焦作”建设,巩固提升“十大专项治理”任务,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。大力开展“三种经营”整治活动,强化“双违”整治高压态势,不断提升城区形象。
(六)着力抓好民生工程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
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继续十项民生工程,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。全面深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,巩固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成果,持续提高和加强居民议事会、楼院治理“334”模式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,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。继续开展“美丽楼院”创建工作,并积极探索三年创建完成后的长效管理机制,每年安排专项资金,用于“美丽楼院”创建的后续管理,推动创建工作巩固提升。强化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区创建成果,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向高位均衡发展,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,完善社会救助体系,推进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向薄弱环节、弱势群体倾斜。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建立跨部门、多层次信息共享机制。健全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,加快日间照料中心建设,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。实施扶残助残工程,大力发展志愿者事业。巩固“平安解放”创建成果,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,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。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机制,强化全程监督管理,全面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。巩固双拥共建成果,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。
各位代表,做好2016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,任务艰巨、责任重大。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,坚定信心,振奋精神,抢抓机遇,乘势而上,为建设实力解放、活力解放、绿色解放、和谐解放、美丽解放,奋力走在全省城区前列而努力奋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