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信息公开
民生街道:“红邻‘议’站”解锁基层善治
2025-07-17 | 查看:

曾经,这里智慧门禁“罢工”、车辆乱停堵路、垃圾清运滞后,居民投诉不断;如今,这里车位整齐划一、电动车棚焕然一新、长者食堂饭香四溢,邻里笑语盈盈……解放区民生街道枫华园小区这个典型的老旧单位家属院的华丽蜕变,得益于一个名为“红邻‘议’站”的基层民主协商平台。在这里,居民从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当家人”,通过“有事大家议、难题共同解”,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。

 

党群议事,搭建协商平台

微信图片_20250721093820.jpg

枫华园小区是原焦作矿务局建安处家属院,建成于1998年,现有17栋楼、798户居民,多为原焦作矿务局系统职工及家属。由于“三供一业”移交的老旧小区长期缺乏物业管理,小区曾陷入“无人管、无力管”的困境,居民满意度一度跌至谷底。

 

2024年,民生街道党工委和枫华园社区党委以“党群议事会”为抓手,创新打造“红邻‘议’站”,吸纳党员、社区工作者、居民代表、网格员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及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,由9人组成党群议事会主导的议事平台,形成“9+N”议事团队,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“主角”。

 

“我们把议事会搬到居民家门口,在门岗设立‘流动议事点’,居民遛弯、取快递时就能反映问题。”枫华园社区党委书记侯倩介绍,每月15日定为“睦邻日”,社区干部现场办公,现场收集诉求;其余时间由党员、网格员和议事会成员义务轮值,确保“民声”随时有人听、问题及时有人管。如今,门岗不再是“冷冰冰”的出入关卡,而是变成了“热乎乎”的民意收集站。

 

多元共治,破解治理难题

微信图片_20250721093827.jpg

“过去有事只能打12345,现在直接找‘议’站,很快就有回音!”68岁的居民王阿姨指着新建的车棚笑着说,“以前电动车乱停,现在整齐又方便,连外卖骑手都成了我们的‘情报员’。”

 

“红邻‘议’站”不仅听民意,更办实事。通过“居民提、大家议、协同办”的模式,将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“幸福账单”。小区先后解决了六大类25项民生问题:停车难?协商规划机动车位200个、新增机动车位32个,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区30处;门禁失灵而“罢工”?联系技术方修复智慧门禁系统,困扰居民多年的“进门难”彻底解决,居民刷卡进出更安全;充电不便?新建两处免费车棚,解决电动车停放、充电难题,彻底解决电动车“飞线充电”隐患;环境脏乱?组织化粪池清理、落水管维修、修复公共照明,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。

 

“治理不是‘独角戏’,而是‘大合唱’。”议事会成员李师傅感慨,“过去楼院事靠社区‘兜底’,现在居民主动提需求、想对策,连外卖骑手都成了‘编外议事员’,帮忙收集流动群体的意见。”

 

服务升级,温暖“一老一小”

微信图片_20250721093832.jpg

“长者食堂助餐点就在小区里,10块钱能吃三菜一汤,饭菜可口,比外面便宜又放心。”72岁的独居老人赵大爷感慨道。

 

枫华园小区除了硬件改造,“红邻‘议’站”更体现在对居民需求的“精准回应”,聚焦“一老一小一青”需求,推出精准服务,引进长者食堂设立助餐点,菜品兼顾营养与口味,价格为老年人“量身定制”,营养实惠,行动不便老人可享送餐上门;建立心灵驿站,联合心理咨询机构,为青少年和老人提供情绪疏导;党员志愿服务,定期开展义诊、理发、家政帮扶,让特殊群体感受社区温暖。

 

“红邻‘议’站”运行以来,枫华园小区实现“三降三升”,12345投诉量下降85%,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2%;矛盾纠纷下降70%,社区协商议事参与率翻倍;安全隐患下降90%,公共设施完好率超95%。

 

“基层治理不是‘替民做主’,而是‘让民做主’。”侯倩表示,“红邻‘议’站的核心,是把话语权交给居民,让‘急难愁盼’变成‘幸福账单’。”

 

从“矛盾楼院”到“和谐家园”,枫华园小区的蜕变证明:老旧小区治理的关键,在于激活居民自治活力。“红邻‘议’站”以“小平台”凝聚“大合力”,用“微协商”推动“大改变”,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枫华园方案”。如今,行走在小区里,智慧门禁的“滴答”声、车棚里的充电提示音、长者食堂助餐点的欢声笑语,共同奏响了一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乐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