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解放区新华街道鑫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从大处着眼、从小处着手,充分发挥辖区各类资源优势,大力构建“1235”社区工作法,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,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、战斗力,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“一”是坚持“一个大党委”,凝聚基层治理合力
探索推行“大党委”机制,有效融合驻区单位、帮扶单位、企业商户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等四类社会资源,共同参与社区基层治理,构建共驻共建“大党建”格局。去年以来,社区联合区城管局、道清中学、新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大杨树物业等辖区资源,开展爱心义诊、困难慰问、反诈宣传等各类活动30余次,解决电厂1号楼燃气入户、胜利街棚户区水网一户一表改造等民生问题20余件。
“二”是实施“双区双网联动”,密织社区服务网络
探索“社区+街区 楼院网格+商贸网格”联动治理新模式,以“全科网格”为载体,在8个楼院网格的基础上,特设1个大杨树商业街商贸网格,形成“8+1”网格化管理体系,搭建了楼院居民住户、街区企业商户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,推动“双区”联动“双网”,实现基层治理服务“一网全覆盖”。近年来,为繁荣发展商业经济,协调大杨树物业设立吧街夜市,引进“谷吃PARK”二次元动漫等新业态,形成夜购、夜娱、夜游、夜食的夜间商贸群。同时,以大杨树商户联盟为依托,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,联合开展消防演练,共同参与社区治理。
“三”是落实“三问于民”,以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
问需于民,群众提问题、做主人。建立清单管理机制,结合居民群众的需求、困难和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,建立需求清单、问题清单、服务清单“三张清单”,听取群众心声,改进工作方式,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。问计于民,群众出主意、当参谋。围绕“三张清单”,组织两委成员、社区工作人员、网格员开展走访调研,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,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决策制定中来,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,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。问效于民,群众来评判、作裁判。建立回访反馈机制,让群众当裁判作评价,社区从群众的反馈中总结经验、吸取教训,探索形成长效机制。去年以来,通过“三问”解决群众需求事项20余件,解决群众困难40余件,改进社区服务事项10余项。
“五”是突出“五个特别关注”,持续增进民生福祉
重点关注弱势群体。针对辖区老年人、残疾人、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和重点人员,将两委成员、社区工作人员、网格员、议事会成员、社会组织等各类人员力量纳入帮扶队伍,建立“一对一”结队帮扶机制,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。去年以来共帮扶弱势群体20余名,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怀,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和谐。重点关注矛盾纠纷。根据矛盾纠纷化解的难易程度,划分为“重大矛盾-较大矛盾-一般矛盾”三个层级,建立“网格-社区-部门”三级调解机制,确保做到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,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,化解率100%。重点关注安全稳定。建立群防群控、联防联治工作机制,围绕信访、安全、治安三大主题,“一信访案件一方案”抓好信访案件化解,帮助教化重点群体重新走向社区,楼院每日巡逻、网格每周排查、社区每月督查消除安全隐患。重点关注卫生环境。建立完善清扫保洁、垃圾清运、门前五包等各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,明确责任区域、责任范围、职责分工,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,建立环境优美、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。重点关注自建楼院。深化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,建立建强楼院党群议事会,推行“楼院自治金”“商户联盟”等机制,探索党委领导下居民自治新路径。以辉龙花园小区为试点,深化“党建引领+居民自治”模式,将旧车棚改造为“睦邻小区”,作为楼院协商议事阵地,有效整合党员、联建单位、社会组织等力量,建立了1名网格员+8名微网格员+N名志愿者的“1+8+N”“睦邻服务队”,通过帮办代办、上门义诊、政策宣讲、法律援助等,为楼院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,通过试点的打造,以点带面,全面提升辖区楼院自治水平。